News

新闻动态

查看更多 View More
  • 创新论坛 | 兴安型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效应研究进展

    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15:00,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九百四十九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藏淑英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兴安型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效应研究进展》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宋进喜教授主持,我院师生积极参与。 宋进喜...

    2025.06.13

  • 创新论坛|水文明与水文化的独有特征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10:00,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黄河流域环境模拟及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九百零六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中国水利学会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新一届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

    2025.04.15

  • 杨钟健学术讲座|Comparing China’s environment policies with other important countries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10:00,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黄河流域环境模拟及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西北大学“杨钟健学术讲座”第二百六十五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Asit K. Biswas教授是俄罗斯工程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印度吉吉拉特邦大学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国际水管理局局长,墨西哥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

    2025.04.08

  • 创新论坛|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11:00,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黄河流域环境模拟及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八百九十九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Cecilia Tortajada教授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创新实践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兼职高级研究员...

    2025.04.08

  • 创新论坛“高海拔复杂下垫面径流形成机制与水文过程”讲座成功举办

     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15:30,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黄河流域环境模拟及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八百八十五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王根绪研究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四川省科学与...

    2025.03.14

2025.06.30

学术报告|Modeling river flow in cold and ungauged regions with tree rings

2025.04.15

创新论坛|水文明与水文化的独有特征

Science

科研动态

查看更多 View More

西北大学青年教授Nature发文,揭秘大气急流影响的农业和社会极端事件

北京时间9月25日23时,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徐国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自然》)发表长文“Jet stream controls on Europea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since 1300 CE”(大气急流影响了欧洲七个世纪的极端事件)。研究团队系统地从大气急流的位置变化,对欧洲森林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西北欧和东南欧之间对比鲜明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徐国保教授和合作者Valer...

2024-09-26

淤地坝沉积泥沙有机碳的归宿

Highlights:【论文题目】The fate of carbon in check dam sediments【发表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期刊分区】中科院SCI一区top(IF=12.413)【来源网站】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1.103889淤地坝是小型工程结构,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用于水土保持、沟壑恢复、水文调节和粮食供应。被截留和掩埋在淤地坝中的侵蚀物质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碳汇。然而,作为一个典型的沉积场地,尽管淤地坝在研究埋藏碳的循环过程...

2021-12-28

Instrument

仪器展示

查看更多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