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权威和指导机构,由国内相关领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组成。
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对实验室的学术领导,审议决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决定学术方面的重大事宜,审定开放基金项目和其它课题,评估检查课题进展情况,组织学术交流、论文答辩和成果评审等。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学术委员会休会期间,日常工作由管理委员会主持。
学术委员会对重点实验室提出的成果组织、评审,并提出有关指导意见;组织学术研讨会和技术培训会,进行内部学术交流,提升科研人员实操能力;组织团建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一)学术委员会主任简介
夏军,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在径流形成与转化的时变非线性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如何求解降雨径流非线性响应关系的难题;发现了受控于土壤湿度、降雨强度和下垫面多要素组合的时变增益产流规律,揭示了径流形成与转化的水文非线性机理;发展了时变增益水文模型与水系统方法,明显提高了径流预测的精度,在解决变化环境下径流模拟与调控的非线性、时空变异与不确定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水文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东部季风区黄河、长江、淮河以及中小河流防洪减灾、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水利工程的水管理,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由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及世界气象组织(WMO) 联合颁发的国际水文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国际水文科学奖(IHP-Volker Medal)”以及“国际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曾任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
张力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科学技术处处长,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水环境系统分析、生态核算与模拟、城市代谢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可持续能源转型、低碳路径优化等课题。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引用5240余次。担任国际 SCI Top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共同主编,Resource, Conservation & Recycling、Environmental Challenges、中国环境管理等期刊编委。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崔胜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或参加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等各级项目40余项。入选第三批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产业生态分会专业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Watershed Ecological and the Environment编委,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and Sustainability 编委。
(二)学术委员会名单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
学术委员会共9名委员,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4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姓名 | 性别 | 工作单位 | 职务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夏 军 | 男 | 武汉大学 | 主任 | 院士 | 水文水资源 |
张力小 | 男 | 北京师范大学 | 副主任 | 教授 | 环境生态水文 |
崔胜辉 | 男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副主任 | 教授 | 气候变化韧性 |
卢金锁 | 男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委员 | 教授 | 雨水资源化 |
蒋晓辉 | 男 | 西北大学 | 委员 | 教授 | 水文水资源 |
蔡 明 | 男 | 黄河水利委员会 | 委员 | 教授 | 污染防治和生态水利 |
白 波 | 男 | 长安大学 | 委员 | 教授 | 资源循环利用 |
李家科 | 男 | 西安理工大学 | 委员 | 教授 | 非点源污染与水资源保护 |
黄 蕾 | 女 | 南京大学 | 委员 | 教授 | 生态健康风险评估和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