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稿人:关心怡
拍摄时间:2024.6
拍摄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辋川溶洞

提问:图内集水线和分水岭在何处,为什么?
解答:如图所示(红线为分水岭,绿线为集水线)。集水线是指雨水汇聚的路线, 山谷最低点的连线。换句话说,河流沿哪流,即图中呈现的山谷,分水岭是流域之间的分界线,山脊线。一般来说,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集水线,因为水会顺着这个方向汇聚。而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则是分水岭,因为这里是两侧水流的分隔处。
2、投稿人:王子昂
拍摄时间:2024.6.30
拍摄地点:西安市沣峪口

提问:引汉济渭是陕西省的重点工程,其通过隧道穿过秦岭,缓解陕北和关中地区,其水流动的动力是什么?隧道调水有什么好处?
解答:
引汉济渭工程水流动的动力主要有以下方面:
1. 重力作用。在引汉济渭工程中,从汉江流域的三河口水库到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存在一定的地形高差,汉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可自流进入关中地区,如秦岭隧洞的设计就利用了这种地形优势,实现了自流输水。
2. 泵站抽水。黄金峡水库水位低于三河口水库,为使汉江水进入三河口水库,在黄金峡水库设置了泵站,将水扬高送至黄三隧洞,再流入三河口水库,为后续的自流输水提供了前提条件。
隧道调水的好处:
1. 减少蒸发和渗漏。与明渠等输水方式相比,隧道输水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可有效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损失,同时也能降低因渗漏导致的水量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避免生态破坏。隧道基本在地下,建设过程中对地表生态的破坏相对较小,且工程在规划时尽可能避开了秦岭生态脆弱区,最大程度保护了秦岭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3. 节约土地资源。不需要像明渠那样占用大量的地表土地来建设输水通道,可有效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征地拆迁等成本。
4. 自流输水优势。利用地形高差实现自流输水,不仅运营成本较低,而且输水过程稳定可靠,无需额外的动力设备持续提供动力,减少了能源消耗和设备维护成本。
5. 保障水质安全。隧道相对封闭的环境可减少外界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降低水质恶化的风险,更好地保障了供水的水质安全,为受水区提供优质可靠的水源。
3、投稿人:黄嘉研
拍摄时间:2024.11.13
拍摄地点:西北大学长安校区

提问:图片中的雾气是纯水雾还是有一定的雾霾影响?
解答:结合图片和拍摄时间可以判定,图中的雾气主要是纯水雾。
按照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省气象台会商研判提示信息,结合西安市会商研判结果:关中地区受13日起夜间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持续改善,目前西安市空气质量已改善至良。受冷空气影响,预计西安市空气质量将持续36小时达到良至轻度污染级别,满足预警解除的相关规定。
按照《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市政办发〔2024〕23号)中重污染天气预警解除的规定,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于2024年11月14日10时起解除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同步终止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照片拍摄的时间,西安地区的雾霾天气已经有所缓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两种雾气的特点来判断:
1. 纯水雾通常呈现出均匀的分布状态,形态比较稳定。在受到雾霾影响后通常呈现出不均匀的分布状态,形态不稳定,容易产生变化。从图中观察到,雾气整体分布相对均匀。
2. 还可以通过雾气的颜色来判断,雾通常呈现乳白色或者青白色,而受到霾的影响后,颜色会偏黄而呈现黄色和橙灰色。图中雾气颜色并没有发黄的征兆,可推断其没有受到霾的影响或者其影响十分轻微。
3. 雾气通常在午夜或者清晨最容易出现,而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会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出现。
4. 雾和霾都会降低能见度,但雾的能见度降低更为显著,通常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以下,而霾的能见度相对较好,可能在1千米以上但小于10千米。
4、投稿人:关雨彤
拍摄时间:2021.7
拍摄地点:青海省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青海湖

提问:青海湖为什么成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解答:
1. 构造断陷湖。青海湖是一个典型的构造湖,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断层陷落形成的。这种湖盆通常具有较深的深度和较大的面积,为咸水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外流湖变内流湖。在青海湖形成初期,它与黄河水系相通,水体可以交换,盐分不易积累,此时的青海湖还是一个外流淡水湖。然而,随着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导致原本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河水倒灌,使得青海湖由外泄湖变为封闭湖泊,从而逐渐演变成一个内流咸水湖。
3. 气候条件。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那里空气稀薄,干燥多风,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蒸发量却很大。随着气候变干,青海湖的补给水源减少,而蒸发量却在增加,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这导致湖水的盐度逐渐升高,最终形成了咸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