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开放交流    /    学术讲座    /    正文
创新论坛 | 兴安型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效应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6-13     浏览量:

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15:00,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九百四十九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藏淑英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兴安型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效应研究进展》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宋进喜教授主持,我院师生积极参与。

宋进喜教授

藏淑英教授

首先,藏淑英教授详细介绍了兴安型冻土的特性,深入分析了冻土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使我们明晰了冻土在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地位。紧接着,藏淑英教授从冻土的长期变化、近期变化、空间分布、活动层变化以及地温这五个关键维度,系统总结了冻土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近百年来的冻土退化历程中,1980 - 2017 年退化速度最为迅猛,零星冻土消失情况最为严重。此外,团队还成功实现了多年冻土分布的精细制图,精度高达 83.5%,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其次,藏淑英教授深入探究了温室气体释放的微生物机制以及碳源汇效应。藏淑英教授通过野外观测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7、8 月份达到峰值,并且利用实测站点数据,模拟了兴安型冻土地区的碳收支,深化了对冻土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理解。

报告最后,藏淑英教授指出,目前兴安型多年冻土涡动站点数量极为稀少,仅有少数站点拥有十几年的监测资料,这使得冻土模拟和预测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教授建议未来应强化东北多年冻土区域碳汇核算研究,以填补数据和研究空白。


现场观众

报告结束后,宋进喜教授对本次报告作出总结。至此,本次创新论坛圆满结束。此次报告深入剖析了兴安型冻土的特性、变化规律及研究前沿,使参会师生认识到冻土在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地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提问环节